校园生活

一梦三年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2日作者:李奇编辑:浏览量:

学校的环道走了那么多遍,好像永远也走不完。风一如既往地吹,吹过春夏秋冬,拂过脸上的感觉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广播站里的歌声洒满了环道,地面忽然变得很软,背着大大的双肩包,随着放学的人流慢慢向前走。一切好像都没变。

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放学的人堆里连我的室友都很难找着我的那种。想了很久,与别人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大概就是,我已是个大三即将下架的学生。

是的,我今年大三。尽管常常走错教室,尽管常常找不到教学楼里厕所的位置,尽管在学校一直被误认为大一新生,但这都无法掩盖“我已大三即将大四”的事实。三年多前,大学填充了我太多想象色彩,是我无比神往的一个梦幻国度。时光荏苒,三载已逝,竟差点忘记自己早已走进了当初的那个梦。然而,回首这三年,不禁感慨,这就是自己曾经的梦吗?

大一:谨小慎微

初次站在学校大门口,我不能否认自己心底的那一丝失望与不甘。性格使然,不停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不敢外露内心的一点点不屑,假装云淡风轻地走进校园。

于是故事就开始了吧。我努力向每一个人微笑,装作乖巧,装作对学校很熟悉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学长学姐的提醒和建议记在一个小本本上:进学生会,竞选班干部,别挂科,过四六级……后来就真的乖乖一一去做了。入了学生会开怀大笑,接各种部长的任务如接圣旨;对所有戴着“学长”“学姐”头衔的肃然起敬,连进宿舍推销的都崇拜无比;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老实实地上课复习。在没头没脑的忙碌里忘记了初来的失落与期许,在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里渐渐习惯渐渐熟悉。

那段日子每每想起都会令我为自己的懵懂感动不已,现在的自己会被那时的自己“蠢萌到哭”,以至于我一直没有勇气翻看那时的日记。可是回忆总是比文字深刻得多,即使没有那些日记,那些担心挂科的惴惴不安,那些初次与小偷交手的紧张,那些宿舍六人行的欢乐,都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感觉叫做回不去的大一,大概也只有我们这群大三大四的老油条深有体会。经历了时间的洗濯,身边的人和事都接受着不同的的考验,一切的一切将“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半句词印证得淋漓尽致。

大二:惶恐收尾

大二的开始承载了我太多的期盼与兴奋。在2013届高考结束的那一刻,在大一期末考试结束的那一刻,当第一批小鲜肉入驻校园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然而这仅仅是因为,从此我转身变成了一批人的“学姐”及“部长”了。

我开始回忆一年前自己眼中的那群学姐那群部长的样子,装模作样的让自己也像当初的她们。然而,刻意总是件很困难的事,做学姐的新鲜劲儿没多久就过去了。日子很快恢复了平常,或者说压根儿就没变过。我就是我,只是不再是那个初入大学的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都忘了当初宿舍里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睡意可以打败一切,我也学会了心安理得的翘课;安静的周末我可以窝在宿舍看两天的电影,堂而皇之地在周一的课堂上补觉;在被以点名要挟的课堂上,也习惯了明目张胆地用手机看电影……一年前辅导员让我们引以为戒的例子悄然之中变成了身边的你我他。

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我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了些什么。某个晚上在我手提三把水壶一路经过树荫下的无数缠绵之后,我恍然大悟。

行动派是永远拒绝等待的。加上各种风靡一时的校园青春片的误导,固执地相信,没有风花雪月的青春不是完整的。四处游离的目光和四面穿梭的脚步很快为我锁定了目标,凭着我不断翘课磨练出的脸皮和死缠烂打的功力,不出一周已然将猎物收于囊中,开始满心欢喜地筹划着我轰轰烈烈的初恋。

然而,大多故事逃不过一个“然而”。若不是遇见灵魂的契合者,校园感情套路似的结局便也是在劫难逃。

不尽如人意的初恋和校园里行色匆匆的人群给了我砰然一击,回到宿舍忽然发觉连我不屑一顾的室友都开始挑灯夜战了,同专业的同学都在一沓沓的卷子里奋笔疾书了。终于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专四考试要来了,原来大二就要结束了,原来大学的近二分之一已悄然逝去,原来我们也该为那些不远的明天早做计划了!后知后觉的醒悟方总能给人加倍的危机感。在亡羊补牢式的复习里,在欲言又止的惶恐里,时间的车轮残忍地碾过大二的尾巴,不管我有多不愿意。

大三:朝花夕拾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然而心情却与一年前大相径庭。看着略显稀疏的课表,却也没有丝毫的兴奋,一反常态地按时上课上自习。

在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大三”这两个字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尽管长了一张大一新生的脸,但已步入大三的事实让我无法躲开亲朋好友的同一个问题:考研还是工作?以后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一味的逃避失去了实质意义,想与不想,问题就在那里。

对于一个做好二战六级二战专四的人来说,突然接到六级成绩单和专四证书的感觉无异于从天而降的金疙瘩砸破了脑袋。这份意外也让我清醒,唯有用努力报答这份幸运,也以此弥补我荒芜的大一大二。身边的人都开始变得很忙,图书馆变成了大多数人的栖息地。每个人的目标不尽相同,但拼搏方式却大都相同。

开着台灯可以听见最安静的雨,翻着书页可以闻见最恬淡的香,持着笔尖可以看见最曼妙的舞蹈。可是我无法虚伪地发出豪言壮语从此百分之百投入学习,对于决定明年出去找工作的我来说,这不该是生活的全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人这个阶段都会问一个问题:自己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答案也大抵相同。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学校附近的餐馆里,远郊的课外辅导班里,旅游景点的古玩店里,小县城的补习班里,都先后出现了我的足迹。有人对那个每天下午骑着自行车驰向校外的身影不解,有人单纯地认为我被外快冲昏了头脑,有人劝我没必要跑得太快,我笑而不语,也无从回答。少有人可以理解,只有在不同角色的转换里,我才可以慢慢清晰地认识我自己,才可以回答别人“你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自食其力的满足与日程表被填满的充实带给我的快乐或许很难被人感同身受,但这种特别的感受却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

偶尔与学弟学妹交流,总是可以在他们的身上看见当初的自己,也看见了自己已经丢失的某些东西。感叹固然常生,但更耻于做徒劳的懊悔。只有每天加快自己的脚步,奔跑于校内与校外、晨线与昏线之间。忙碌的脚步让耳畔的风声变得异常清晰,却也让我看到前方越来越近。大概也唯有如此义无反顾的奔跑才可以无暇去理会那些断送在无知里的过往,正如那些呼啸而过的寒风。

谢天谢地,在日复一日的奔跑里,在一丝不苟的斟酌里,终于还是找到了自己,不再属于“无业游民”行列。

回忆像卷轴般铺展开来,从笨拙的青涩到凌乱的迷失,从如遇大敌的慌张到为时未晚的忙碌,四季有咸有淡,岁月亦苦亦甜。没有无暇的生活,没有无憾的青春。每个阶段的每一种经历都仿佛是刚刚好,每一场颠沛流离都或许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在这转瞬即逝的流年里,在这场自编自导的故事里,大学仍是我最华丽的一场梦。

跟着人流,我继续往前走。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下一条:象牙塔里的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