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习近平得知大学生们怀揣着从军报国的理想,暂别校园、投身军营的志向和激情,感到很欣慰,并勉励同学们“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议。
校党委书记刘江南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给我们带来很多深刻的启发。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站在历史新时期,面临高等教育新形势,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思考如何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发展中,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生走进军营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因此,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积极应征入伍,投身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过程中,锻炼成长成才;在为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和征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校长高岭说:“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青年的激情奋斗、青春奉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只有将家国情怀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育人过程中,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恩科说:“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新兵的回信,我自己深有感触,同时也深受鼓舞,搞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向部队输送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国家兴亡和民族安危的大事,更是我们高校征兵工作人员的光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职地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我校退役大学生刘超说:“对于刚刚从部队一线复学回来的我,今晚观看了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学子携笔从戎回信的报道,内心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殷切希望。部队是我茁壮成长的一方沃土,也是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她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当兵的日子,是我放飞激情理想,点燃人生的日子。现在回归校园,我将牢记身穿戎装的那段时光,一切从新开始,给身边同学树立榜样,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贺利涛说:“我曾是一名在西安工程大学光荣入伍的军人。在大学这个最美好的时期毅然决定参军,我不后悔,因为军营让我变得自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中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刚,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即便离开了军营,我还是会怀念那些珍贵的时光。现在我重回大学生活,有时会有烦恼,会遇到困难,但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放飞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精彩。”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王大鹏说:“今天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新闻,令我想起了两年前决心弃笔从戎,报效国家,在军营中挥洒热血的自己,想到自己能为祖国、社会和学校略尽绵薄之力,谱写无悔篇章,此刻眼角又泛下激动地泪光。在军营中我学会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习惯了紧张而充实的生活,锻炼了强壮而雄伟的体魄,同时也懂得了韶光飞逝,太平难得。如今的我会更加珍惜同学情,珍惜自己的学生时代,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赵庸说:“戎马三秋暖,抵御一世寒。如今的我已告别了两年短暂的军旅生活,离别时战友眼睛里的泪水,直到现在也依旧让人不能平静。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将军队中的优良作风贯穿始终,时刻不忘为中华民族的强国强军梦而努力奋斗。军人的气魄和决心将永镌我心,也希望诸位有志青年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牛军斌说:“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中国梦、强军梦的当下,军队也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这是适应新时代条件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爱国不仅仅是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中。‘青春不止眼前的潇洒,还有家国与边关’这是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大校说的一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爱我的祖国,我爱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以我参军的经历来说,大学生参军是大有可为的,在新时代强军目标下,更是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成就自己的舞台。南开大学的八位同学中有烈士的后代,也有普通农家子弟,可是他们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在这样的新时代里,他们选择了一条最辛苦却最热血的路,这样的青春是无悔的。加油吧,新时代里的同学们,祖国需要你们!”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薛翰林说:“看到央视新闻联播将播报大学生征兵工作有关内容,使我不禁回忆起这两年来的部队生活。热血和汗水交织在青春的记忆力里,那些与我同室而眠、同锅而食的部队兄弟,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踩同一块土地,胸怀同一个信念,为祖国,为人民戍守操戈。如今我回到了大学校园里,但不变的是我们曾经的那个信念!”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齐飞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初弃笔从戎时的场景,那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强军梦”系列讲话让我认识到,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深感中华复兴之责在于我辈,故此投身军营,为实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今虽然已经退伍,但那根植于内心的忠诚,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监督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都将伴随我一生。我深知退伍不褪色的道理,哪怕是一个人我也要活得像一支队伍,这些是部队交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