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校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精心部署、认真落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脚踏实地贯彻新部署,笃行不怠推动新发展,积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12月19日,陕西日报刊登我校党委副书记井浩理论文章《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文如下: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抓好后继有人作为根本大计,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命脉所在,是抓好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遵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首要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多次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重大原则问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将对党管教育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的认知提升到更高境界。十年来,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又红又专”再次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定纲指向是中国教育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和自信根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承担着伟大而光荣的使命,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践行教育初心使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着力落实“五育”并举,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首,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其核心内容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新思想,积极践行新思想,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十年来,教育领域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积极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中更好地固本培元、壮筋续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凝聚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宣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守好建强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多次在考察调研中看望慰问教师、多次给教师群体回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筑梦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言之谆谆、期待殷殷,这些重要论断,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新定位,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年来,优秀人才竞相从教、教师人人尽享其才、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既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涵养德行的“人师”不断涌现,教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锚定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目标,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和教师的使命愈发凸显,广大教师唯有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厚植从教情怀、秉承从教之志,涵养师德师风、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切实承担起兴学报国的时代重任。
坚持讲好用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师生共筑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围绕加强思政课建设作出全方位规划、制度性安排。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总要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座谈交流、致信回信、走访慰问、观摩课堂等方式,为思政课建设把脉定向、打气鼓劲。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量质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愈加显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面向新征程,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创新驱动和协同联动,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在深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上见真章,在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上求实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进校园、融入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青少年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附相关链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12/19/content_799815.html